当前位置:首页>>文联动态>>最新公告

朝阳区纪念抗战60周年 举行万人黄河大合唱

【发布时间】:2005-08-10

  新浪娱乐讯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朝阳区于8月13日上午在朝阳公园万人草坪剧场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活动由冼星海铜像落成、老艺术家歌曲演唱和万人黄河大合唱三部分组成。

  为纪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诞辰100周年,表达炎黄儿女对这位伟大的民族音乐家的深切怀念,冼星海铜像今天在朝阳公园万人草坪剧场揭幕。该铜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象群教授设计制作,这座高7米,重达4吨的塑像展现了这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怀着满腔的怒火,奋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雕塑中的冼星海展开的双臂带动黄河之水,就像千军万马所掀起的狂风暴雨,被风吹起的头发和卷起的大衣,象征着音乐家心怀抗战到底、誓死保卫家园的必胜的信念,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朝阳区注重打造朝阳文化品牌,提出建设朝阳公园为“音乐公园”的设想。今年在朝阳公园开展了一系列以“音乐”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首都学生艺术节,朝阳流行音乐周、“跨越音乐”法国雷恩现代音乐节、北京卡通游园会、万人黄河大合唱、北京国际流行音乐节、“十一”露天交响POP音乐会等大型活动,一年四季音乐不间断。今天,“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铜像在朝阳公园揭幕也是打造朝阳“音乐公园”的组成部分。按照统一规划,今后,还将有国内外著名音乐家塑像相继落户朝阳公园,以增加公园的文化气息和内涵。

  今天,朝阳公园万人草坪剧场在四周矗立的反映抗战各个历史时期大理石浮雕图案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老艺术家“革命经典歌曲回顾演唱会”在男声四重唱《游击队之歌》中开始,老一代著名艺术家王昆、李光羲、刘秉义、赵葆秀、石维坚等满怀深情地演唱了革命传统歌曲,表达对当年勇战沙场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的深切思念。王昆老师的独唱《抗日将士出征歌》、李光羲老师《松花江上》、赵葆秀老师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石维坚老师的诗朗诵《我出生在1942》等,老艺术家们不顾年迈体弱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观众,台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舞台上760名合唱演员以一曲气势磅礴、汹涌奔腾的《黄河船夫曲》拉开了万人高歌《黄河大合唱》的序幕。以朝阳区各工委系统为单位组织的近百支群众合唱队演绎《黄河大合唱》全部曲目,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合唱队伍中不仅包括大中学生、离退休干部工人、农民、社区居民、驻区部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有区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合唱队以部门为单位分为10个方阵,着统一服装,齐声高歌,更显气势恢弘,充分展现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建设美好朝阳的伟大抗战精神。本场演出特邀武警文工团、国家一级指挥关序担纲总指挥,器乐伴奏为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的北京日坛中学金帆管弦乐团。

  1939年的早春,时年34岁的冼星海只用了6天的时间,便以诗人光未然的诗篇《黄河吟》为词,创作出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歌声,伴随着黄河的滚滚涛声一直传诵至今。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首歌曾激励过多少仁人志士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中去。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次唱响这段经久不衰的旋律,依然让人怦然心动,群情激昂,仿佛又回到那个艰苦卓绝而又满怀激情与梦想的难忘岁月。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一位参加大合唱的社区离休老干部动情地说:“《黄河大合唱》在抗战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战争时期我们演唱它,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勇气,抗战胜利60年后的今天再次唱响它,又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据北京凤朝阳合唱团艺术顾问宋晓汀介绍,《黄河大合唱》是一个高难度的声乐作品,在音乐造型上高亢洪亮,音域宽广,演唱者除了要熟记词谱,把握音准和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文化和情感,这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百姓来讲要求相当高。“尤其对于此次近万人的超大合唱队伍来说,更增加了指导和训练的难度,”作为此次活动指导的宋晓汀说,“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这次活动,群众音乐素养有了显著提高,百姓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更高了,大大推动了朝阳区的群众文化建设”。为充分展现朝阳区人民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风采,使演出达到理想效果,区文化委与区委各工委及街乡统一行动,密切配合,作了充分准备。早在几个月前,各工委及街乡就采取分批培训与统一合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培训,文化委多次派专业人员到各街乡进行辅导,审查合唱队排练,参加演出的合唱队员更是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为演出作了认真和精心的准备,大家顶着酷暑为每一个音节反复揣摩排练,为演出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